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2023年1月

来源:中国有色金属报

时间:2023-02-21

点击:

表1  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表


图1 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变化趋势图


图2 中国铜产业景气信号灯图


图3 中国铜产业合成指数曲线图


图4 铜精矿现货TC价格走势图

  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监测模型结果显示,2023年1月,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为33.7,较上月下降1.7个点,位于“正常”区间运行;先行合成指数为69.4,较上月下降2.8个点。近13个月,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见表1。
  景气指数略有回落
  2023年1月,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较上月略有回落,下降 1.7个点至33.7,位于正常区间运行。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。
  由图2中国铜产业景气信号灯可见,2023年1月,在构成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的9个指标中,除房屋销售面积1个指标位于“偏冷”区间,其余8个指标均位于“正常”区间。
  先行合成指数持续回落
  2023年1月,中国铜产业先行合成指数持续回落,下降2.8个点至69.4。中国铜产业合成指数曲线如图3所示。在构成中国铜产业先行合成指数的6个指标中(季调后数据),LME、M2、进口量、投资和电力电缆较上月分别下降2.9%、2.5%、30.6%、70.9%和49.6%。
  产业运行态势分析
  2023年1月,中国铜产业运行呈现以下4个方面特点:
  铜冶炼企业生产经营平稳
  进入2023年,冶炼企业整体进入新一年生产计划期,其中,包括检修企业和新增产能企业的复产和投产释放。1月份,阴极铜产量将较2022年12月呈现环比增长情况,但下游部分消费企业面对疲软的消费环境,较往年提前进入春节放假阶段,这将对阴极铜生产积极性造成些许干扰。虽然1月份国内精铜产量同比、环比均有小幅增长,但整体弱于预期。
  1月份,铜精矿现货TC报价在82~86美元/吨区间波动,月末报价在83.5美元/吨附近。1月份,加工费继续回落,虽海外供应端干扰增加,但国内冶炼厂库存充足,尚处观望态度,若干扰持续时间较长,可能产生新一轮的补库需求。
  下游生产温和恢复,但终端市场表现不及预期
  2023年1月,铜下游加工企业开工率大幅下滑,经济处于下行周期,伴随需求低迷和春节假期较常年提前影响,下游生产受到了预期之外的冲击。其中,1月份,铜杆、铜管、铜板带开工率较上月均出现明显下降,产量下滑。
  从铜终端产品的整体数据来看,当月受春节放假影响,空调产销整体环比呈下降趋势。汽车产销小幅下滑,但新能源汽车依旧保持高增长趋势。房地产方面,随着中央和地方持续释放楼市维稳信号以及出台各项积极政策,房地产市场跌幅有所收窄。预计2023年,铜终端产品处于缓慢复苏态势中。2022年,电源和电网完成投资均实现同比增长,由于经济受疫情影响逐渐减弱,预计将拉动电力需求,电源和电网投资也将延续此前增长趋势。综合来看,1月份属于消费淡季,终端各用铜领域均表现不及预期。
  铜价方面,环比均上涨,同比涨跌互现
  2023年1月,LME铜价前期涨幅较大,后期稍有回落,但依然保持高位。1月份,LME三月铜开盘于8445美元/吨,最高为1月18日的9550.5美元/吨,最低为1月5日下探至8188美元/吨,收盘于9279美元/吨,较上月末上涨905美元/吨,涨幅10.8%。1月份,LME当月和3个月期铜均价分别为8999吨和9019元/吨,同比分别下跌7.7%和7.5%,环比分别上涨10.3%和7.4%。
  内盘沪铜与外盘走势基本一致,1月份,沪铜3个月合约开盘于66240元/吨,最高为1月19日的71450元/吨,最低为1月5日的63810元/吨,收盘于69070元/吨,较上月末上涨2830元/吨,涨幅4.3%。1月份,SHFE当月和3个月期铜均价分别为67675元/吨和67960元/吨,同比分别下跌3.8%和3.6%,环比分别上涨2.4%和3.0%。
  精铜、再生铜进口量均有下降
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和净进口国,对进出口贸易盈亏较为敏感。2022年12月,铜精矿进口210.3万吨,同比增长2.1%,环比下降12.8%;精铜进口量36.4万吨,环比下降4.4%,同比下降12.8%。2022年12月,美元持续走软,人民币不断升值,精铜进口窗口保持关闭,进口亏损幅度较2022年11月继续扩大,不利于清关进口。此外,正值消费淡季,市场对精铜的需求也偏弱,因此,2022年12月精铜进口量出现小幅下降。
  另外,2022年,受国内疫情以及财政部、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《人人摸人人干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》影响,国内废铜回收拆解情况不佳,叠加利废需求增加,导致废铜供应趋紧。2022年12月,再生铜进口量为13.9万吨,同比、环比均下降了13.9%。2022年12月,由于国内疫情管控政策的优化,多数人员居家隔离,开工率受到影响,需求减少,且废铜进口多数倒挂,不利废铜清关进口,因此,废铜进口量下滑。
  综合而言,2023年1月,中国铜产业景气指数较上月略有下降。初步预计,中国铜产业景气指数仍将位于“正常”区间运行。    (刘若曦 张楠执笔)
  附注:
  1. 铜产业景气先行合成指数(简称:先行指数)用于判断铜产业经济运行的近期变化趋势。该指数由以下6项指标构成:LME铜结算价、M2、铜产品进口量指数、铜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、商品房销售面积、电力电缆产量。
  2. 铜产业一致合成指标(简称:一致指数)反映当前铜产业经济的运行状况。该指数由以下3项指标构成:国内铜产量、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、铜企业利润总额。
  3. 铜产业滞后合成指标(简称:滞后指数)与一致指标一起主要用来监测经济变动的趋势,起到事后验证的作用。该指数由以下3项指标构成:铜企业流动资本余额、铜企业应收账款余额、铜企业产成品资金余额。
  4. 综合景气指数反映当前铜产业发展景气程度。景气灯号图把铜产业经济运行状态分为5个级别,“红灯”表示经济过热,“黄灯”表示经济偏热,“绿灯”表示经济运行正常,“浅蓝灯”表示经济偏冷,“蓝灯”表示经济过冷。对单项指标灯号赋予不同的权重,将其汇总而成的综合景气指数也同样由5个灯区显示。
  综合景气指数由9项指标构成,即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的构成指标。
  5. 编制指数所用各项指标均经过季节调整,已剔除季节因素。
  6. 每月都将对以前的月度景气指数进行修订。当时间序列加入最新的1个月的数据后,以往月度景气指数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,这是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。
  7. 生产指数,包括国内生产铜精矿金属含量、精炼铜产量和铜材产量。进口量指数,包括进口铜精矿含铜量、进口精炼铜和进口铜废碎料含铜量。